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广糖新闻 >

广糖新闻

柳兴制糖2011/2012年榨季顺利收榨

日期:2012-04-27 16:39:35    来源:柳兴制糖

  4月6日,经过全体员工130多天的连续奋战,柳兴制糖有限公司2011/2012榨季生产工作顺利落下帷幕。本榨季,柳兴制糖公司在受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甘蔗外流等众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断深挖潜力、突破局限,管理工作呈现出诸多亮点,共实现榨蔗总量93.8万吨,混合糖产率12.8%,比上一榨季提高0.87个百分点,在农垦糖业集团下属企业中排名首位;标煤耗、吨糖成本等其他生产指标也延续了去年榨季的良好表现,在9家糖厂中位居前列。
  ---开展岗前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生产。该公司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常性强调榨季开始前务必要严抓员工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实习生、新进员工及榨季外来劳务派遣工的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本内容贯穿到公司全年的培训工作中去,以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习惯,使习惯更为安全,打牢员工自觉规范安全生产良好行为的坚实基础。此外,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广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2011/2012榨季,该公司安全生产率为100%,顺利通过柳江县安委会与柳州市安监局联合考评小组的考核验收,被评定为“柳州市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二星级企业”。
  ---严把生产原材料采购质量关。为进一步规范物质采购管理,确保燃煤、石灰、硫磺等生产原材料质量,公司成立了物资采购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车间所计划采购的物资进行审查报批,确定供应商及签订采购合同,并对物资采购质量、进度等情况进行监控。所有生产原材料采购,不仅要保证数量上的持续供应,而且质量是关键。因此,该公司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以“优中选优”为原则,在同一个项目中有针对性的选择3-4家有实力、信誉好的供应商,并在购销合同中严格规定了购入物资的各项技术指标和供货商的责任及义务,特别强调物资采样、化验、入库、出库等工作环节一定要按照“严要求、高标准”执行,如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则由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在物资采购价格上,也充分考虑了产地、各地政策性收费及运输费的不同,把固定费用和可调节费用计算准确,以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价格。
  ---加强农务砍运管理,严防甘蔗外流。为确保原料蔗供应,公司反复强调,越是到关键时候和困难阶段,越是要加强农务砍运管理,防甘蔗外流的工作越是不能放松。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力度,重点突出“蔗、糖价格联动政策”、“私自外卖甘蔗风险大”、“蔗款三天一结算的做法”、“甘蔗生产补贴与原料蔗进厂量挂钩”等内容,促使蔗户早砍、多砍蔗进厂;二是建立蔗区分片管理制度,分别设置4个片区主管和片区协管员,全方位、动态地对蔗区砍、运、种、管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服务;三是围绕完成日进蔗量目标,坚决执行“过期票严格处理”、“不换票”、“不抽打”、“严格控制报进”管理规定,灵活调整砍运票证发放管理;四是加强对运蔗车辆的监控、管理和考核,提高车辆出勤率,确保砍好的甘蔗能够新鲜进厂入榨;五是继续配合地方政府和糖料蔗执法组监控和打击跨蔗区抢购原料蔗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甘蔗外流;六是加强与各级村屯及有外卖甘蔗意向农户的接触沟通,准确掌握蔗农砍蔗和甘蔗外流动态,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七是密切跟踪蔗区各单位砍蔗进度,逐一核实余蔗情况,统筹安排砍运计划,为平衡收榨做好充分准备。
  由于管理到位、措施有效,本榨季开榨当天即实现压榨两条生产线同时开榨,属近几年来首次,且全榨季保持1750线(大机)正常生产,未出现原料甘蔗大面积积压现象,甘蔗新鲜度始终保持良好。
   ---强化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和工艺指标控制。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回检查力度,健全完善车间安全高效生产保障机制,要求车间中层管理人员除正常上白班外,每天晚上要到车间检查工作不低于1小时,以加强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设备运行安全率,为高糖高榨提供保障;二是科学调整生产工艺和技术,狠抓水、电、汽及物料调度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产糖率、吨糖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率等指标达到最佳状态;三是通过合理调配人员、强化技术攻关,加强各个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指标的管理,保持工艺指标的控制稳定,使得本榨季白砂糖一级品率及外感观度、颗粒均匀度均比上个榨季好,残硫量、色值总体情况也比上个榨季有所提升。四是注意强化车间生产与农务砍运方面的沟通协调,实现进蔗与榨蔗的均衡生产,开足马力,实现高糖高榨,多榨,抢榨,榨好;五是得益于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榨季中后期煤耗明显下降,氧化塘和循环塘两大生化系统总体运行状况也比上个榨季有所提升,本榨季新鲜水用量为105096吨,同比下降14.25%;外排水量为151195吨,同比下降56.17%,外排水COD全部达标排放。     (沈来新)